这是出自《列子 汤问》中的《两小儿辩日》所说的问题。说的是两个小孩在辩论太阳早上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离我们近的问题。一个小孩说早上离的近,因为早晨太阳比中午大;另一个小孩说中午离我们近,因为中午太阳比早上热。两人争持不下,正好碰到孔子,两人请教孔子,结果孔子回答不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阳光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非常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几乎垂直),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小了。
另外,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
而在中午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有时候太阳周围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东西来做对比,相比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用科学仪器测太阳的视直径,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大小都是一样的。
这个问题简单运用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几千年),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