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季承的妈妈和奶奶都来到了北京,他们一家人才真正过上了一段其乐融融的日子。但是,好景不长,季承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就缺少和父亲的交流,这也造成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他们父子之间的传闻流传的很广而且版本甚多。
告别前妻结缘小保姆
季承的婚姻生活也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他在二十四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女人结了婚。但是,他们的婚姻并没有长长久久的走下去。季承在69岁的时候也就彻底和前妻决裂了。季承在与妻子的那段婚姻里,年轻时候的激情早就被生活的琐碎磨得一干二净。
他们二人虽然都育有一儿一女,但是他们长期定居国外,
偶尔才会回来看看。
婚姻的不幸和儿女的远离让季承的生活一潭死水一样。但是,小保姆马晓琴的出现给季承的婚姻生活带来了曙光。季承开始关注这个三十岁尚处在单身的小保姆。
季承刚开始请保姆的初衷是为了照顾自己年迈的母亲,母亲过世之后,保姆又开始照顾季羡林。但是,季承和季羡林之间因为常年缺乏交流,居住在一起的时候矛盾也开始逐渐激化。季承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忍受自己与父亲的共同生活。于是他便决定搬走,但马晓琴留在季羡林身边。可是这个小保姆发现自己爱上了年近七十的季承。
于是,马晓琴便又回到季承身边。马晓琴的举动感动了这个婚姻不幸、儿女远走,父子关系紧绷的季承。季承决定和马晓琴在一起,不顾世俗的反对坚定的走在一起。季承经常会送马晓琴去念书,弥足马晓琴知识层面的薄弱。
他们二人的畸形的爱恋招致父亲季羡林强烈的反对。季羡林认为他们两个的结合实在是有辱斯文。但是季羡林的反对却没有让季承妥协。季承当时已经决定要和马晓琴在一起,即使这项决定招致了父亲的不理解。
父亲的不理解也只是暂时的,随着季承和马晓琴的孩子出生,他们父子之间的嫌隙甚至开始有冰雪消融的迹象。季承以七十岁的高龄又喜得贵子。
季承和马晓琴带着孩子来到季羡林家里,还没有开口说话,一家三口就跪了下来。季羡林本来看到儿子还是心生怨气,但看到自己的小孙子之后,也就气消了。季羡林这时候已经九十岁了,他看到自己的小孙子出世心里还是说不出的高兴。他的一生虽然和自己的儿子没有太多的联系,但是和孙子的亲近却是血缘关系赋予的。
季承现在的婚姻生活无疑是幸福的,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选择了彼此作为此生挚爱,年龄的鸿沟在爱情面前不值一提。季承的选择是对的,即使这选择会带给他一些惨痛的代价。
季承与季羡林的身后事
也许是因为季承与父亲的冷漠关系抑或着是父亲还没有原谅季承。季
羡林在他过世之后曾经表示将自己的遗产尽数捐献给北京大学。
作为季羡林的唯一法定继承人,这项遗嘱显然不能被季承所接受。季承向法院申诉要回季羡林的部分遗产,因为季羡林目前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归北京大学所有,包括季羡林的工资。季承认为这样的分配规则是极为不合理的。哪怕自己重新拿到财产之后再捐献,也从未让自己经手来的要体面。
但是,由于他们之间关系的疏离,季承在外人面前提起季羡林的时候,依然还是说“季先生”。季承可能是习惯这样称呼,可能父亲这个角色让季承觉得陌生吧。
人们目前对于季承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季羡林之子,他与小自己三十岁的保姆结婚这样奇闻轶事上。殊不知,季承其实在学术界其实也是颇有建树的。他从俄文学校毕业之后就到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做了翻译。他在科研机构做了很多年的翻译之后也逐渐的转向科研管理岗。最后也还是以科研处处长的身份光荣退休。季承的人生也有着自己的精彩,不过光环和轶事太多,反而遮盖那些原本应该被我们记住的事情。
在爱情的选择上季承的人生丝毫不逊色季羡林先生,同样在学术上他也不差。我们的社会里很难接受这样的爱情,甚至认为这样的爱情有违伦理。但是,我们就是为爱情带上太多的枷锁,才让那么多的璧人佳人错过。
在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不妨宽容一些,看到那些与世俗爱情格格不入的感情,不妨试着理解,而不是反对,甚至是恶语相向。就算年龄差距很大的爱情最后也能开花结果,就像季承和马晓琴的爱情一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