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抓住观众消费偶像的心理,因此韩国偶像剧擅长利用服装、化妆等元素包装出俊男靓女,配合真实自然的情感表演,加上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由偶像带动电视剧的热播,并且打造出韩国文化传播特有的“偶像效应”。
韩国偶像剧正是凭借“偶像效应”,吸引了无数追星的粉丝,成为了韩剧的忠实观众。韩剧塑造偶像,通过提升受众关注度,以提高电视剧的广告投放量、投放价格和版权销售价格,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偶像明星因为出演电视剧中的角色,而为观众所熟知和喜爱,成为眼球经济的主体,同时又成就了电视剧的热播与走红,成为消费文化下的产物。韩国偶像剧正是在这种偶像效应的带动下,成为媒介生产与受众消费合谋下的,富有竞争力的跨文化商品。
正是这种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蜕变过程,需要青年重新确立自我,以便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过程充满各种彷徨、迷茫,个体的矛盾和无所适从借助“镜像”得以缓和。
青年人通过影像中展现的,与其相似或截然相反的,个体经验及青春故事,可以让他们认识到他人和自己的区别,重新认识、塑造自我,以此获得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个概念,身份认同的前提是对自我的追问和认同,往往伴随着自我蜕变的过程。
青年时期的每个人都会面临生活的烦恼、思想的蜕变、心灵的冲突,正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接触互动中,逐渐认识、了解现实,从而达到自我成长、蜕变的结果。
青年时期作为人生恣情且约束的时光,对个体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忆,许多影视作品也力图捕捉,青春的记忆与共同的生命体验,进行文化与社会的反思,因此青春成了许多观众喜欢的主题。
偶像剧大多以青年人物的青春生活为主要内容,以 “成长”为主题,营造出青春镜像。剧中的青年人往往是自我意识较强的群体,此阶段的青年人十分注重自我的表达,充满着强烈的追求个性化的愿望诉求。
影片中的主角不论是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或是初入社会的迷茫青年,还是阅历丰富的职场人士,每一个人都在彰显着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领悟成长的阵痛与快乐。
爱情作为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之所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是人类生活得以变革和发展的基础,它有一种奇妙和难以预测的情感,它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成人世界中的青年男女们,对爱情有着强烈的需求,古往今来,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从改朝换代到成王败寇,都可以寻找到爱情的踪迹,所以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我们都能注意到,爱情以不同形式投射出现实的影子。
与此同时在对爱情的表达上,东西方也有差异,西方对爱情结构的划分和东方传统的,爱情心理结构并不一致,西方对爱情的表达是直白而开放的,东方社会爱情却表现得委婉缠绵、含蓄内敛。
韩国的偶像剧中主人公,所展现出的含蓄、保守的情感表达,以及点到即止的示爱方式,再配以动情的音乐,由声画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中国观众很容易认同这种内敛的、痴心的迷恋,及刻骨相思的爱情表达,并且情绪始终随主人公的感情起起伏伏。
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中的爱情充满现实主义,结局都是走向婚姻,回归到现实生活,韩国偶像剧中的爱情,总是戛然止步于婚姻的殿堂,几乎都是以谈情说爱为主线,规避了婚姻中的柴米油盐和琐碎。
只将恋爱中的温馨、苦涩、浪漫、感伤,通过影像诗意地表达给观众,将大家向往的 真挚、热烈的情感故事传递给观众,营造出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梦幻的精神世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