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是李商隐最著名的一首难解的诗篇。历来学者早就有过“一篇《锦瑟》解人难”和“可恨无人做郑笺”的感慨。有些笺注者也对此诗做过不少的猜测,例如冯浩的《玉谿生诗笺注》就曾经以为“此诗为悼亡之作”,谓“沧海月明”一句是赞美他妻子的明眸,“蓝田日暖”一句是赞美他妻子的容色,又如张彩田的《玉溪生年谱会笺》则以为此诗“乃自伤之作”,谓“沧海”一句是感慨李德裕之被贬而死,“蓝田”一句是说令狐绹做了宰相云云。像这一类的解说,最大的毛病就是把诗中的寓意解说的过于狭隘,完全忘记了诗歌中心与物相感发的作用,而只把诗歌中的意象当谜语来猜测,这种说法不仅容易造成牵强附会的误解,而且对诗歌中的意象的感发力量更是一种局限和断丧。所以我们现在先把这种局限的解说暂时丢开,只从诗歌中的意象所给予读者的感动和联想,来看一看李商隐在心灵的感发中所表现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在这首诗开端的“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两句中,只有“思华年”三个字是直接叙写的口吻,而其他则都是意象的喻示。“锦瑟”之意象所提示给读者的不仅是一种精美的乐器。同时还提示了与“锦瑟”有关的一则故事。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在此二句中“锦”字可以见“瑟”之珍贵精美。“五十弦”则可以见此瑟之弦较之其他乐器为独多。繁多的弦所传达和表现的当然是更为繁复精微的情意,而这种情意又特别悲哀。甚至使传说中的泰帝都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而诗人在“五十弦”上更用了“无端”二字,以表示“锦瑟之过人的精美和深悲”。原来都是“莫之为而为”的一种“无端”的命定的悲剧。如果从“思华年”三字的叙述来看,则“锦瑟”当然就是“思华年”之诗人的自喻。在诗人的回忆中,对每一件往事的追思当然便都成为了对“锦瑟”上每一根弦的拨动。这两句可以说是全首诗的总起,下面的四句当然便是追思中的情事了。
我们先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二联,“庄生”句当然用的是庄子梦为蝴蝶的典故。不过李商隐所用的却不是《庄子·齐物论》中哲理的原意,而只是借用这一则典故的意象来喻示一种情思的境界而已。“梦”而为蝴蝶,当然可以想见梦境的美丽和情思飞动的蹁跹,又用“迷”字,则表示了在蝶梦中痴迷,只可惜梦境虽美,却是临近破晓前的梦,故又用一“晓”字表示了梦境的短暂难刘。至于“望帝”一句,李商隐所用的当然是神话中蜀望帝之魂魄化为杜鹃鸟的典故,而“春心”所指的自该是一种相思怀念的心意,把“春心”托于“杜鹃”,所喻的当然是魂魄化为异物以后而相思依然不止的长恨。
再看“沧海月明珠有泪”一联,根据“月满则珠圆”的传说,“沧海”句所写的当然是月满珠圆的情景,可是李商隐却说是“珠有泪”,遂使晶莹的明珠都变成了晶莹的泪点,至于“蓝田”一句,则指的是陕西的蓝田山,原以产美玉而出名,每当日光情暖,则在山峦之迷蒙的烟霭间,虽可以想象其温玉之美,然而却又如此渺远迷离,难以获得和掌握。把“蓝田”和“沧海”句合一看,则诗人一方面既以“月明”和“日暖”做了明显的对比,另一方面则有以“珠有泪”和“玉生烟”的迷离,表现了一切美好事物之难得圆满和难得获致。是则无论在苍凉的广海,或暖霭的山峦,无论为月明之夜,还是晴日之书,其凄凉怅惘之情固有长存不变者在矣。
最后一句和开头“思华年”相呼应,我不是等到今天追思年华的时候,才感到以前的蝶梦无常春心难已,以及珠有泪和玉生烟的凄凉迷惘,而是在当时早就已经感动惘然深悲了。像这首诗的情意,我们实在可以说是他平生抑郁不偶挫伤失意的整个感情心态的具体呈现,原不必做拘狭指实的解说。因之我们所做的,便只是从诗中的意象来想象其情思与意象相感发相投注时,所可能唤起的感动和联想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