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张图能叫 JPG、JPEG 甚至 JFIF?背后竟藏着这些历史!
你可能在电脑里保存了一张图片,扩展名是 .jpg,打开没问题;结果从浏览器里右键另存一张图,却发现文件是 .jfif?你可能也见过 .jpeg。明明是同一张图片,怎么名字不一样?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哪个才是“正宗”的?今天就来带你深入了解这些图像格式背后的前世今生。
📍第一章:JPEG 的诞生,不是文件格式而是压缩算法!
1980年代,照片数字化逐渐普及,但照片太大,不好存储、传输。
于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 CCITT(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后来变成 ITU)联合成立了一个专家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简称 JPEG),目的是制定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标准。
1992年,这个标准正式诞生,就是我们熟知的 JPEG 标准,也就是:🧠 它只规定了图像怎么被压缩(编码/解码),但没规定压缩后的内容怎么保存成文件!
这就埋下了“命名混乱”的伏笔。
📍第二章:JFIF 来救场,JPEG 终于有了“容器”
JPEG 压缩本身只是数据流,而不能直接保存为图片文件。于是,在 1991 年,C-Cube Microsystems 提出了一种文件封装格式,叫 JFIF(JPEG File Interchange Format)。
JFIF 的作用就像是为 JPEG 裸数据装上一个“盒子”,加上必要的头信息(比如图像宽高、颜色空间等),让它能在不同设备、系统之间顺利打开和传输。
👉 你平时打开的 .jpg 图片,其实就是 使用了 JFIF 格式封装的 JPEG 编码图像。
📍第三章:.jpeg 与 .jpg,竟是 DOS 限制造成的!
JPEG 本来的扩展名是 .jpeg,但早期的 Windows(MS-DOS)系统不支持超过 3 个字母的扩展名,只好“砍掉一个字母”:
.jpeg ➜ .jpg
于是:
Windows 用户流行使用 .jpg
Mac / Linux 用户仍然使用 .jpeg
久而久之,这两个扩展名就都流行了,操作系统和软件也逐渐默认兼容它们。
✔️ .jpg 和 .jpeg 完全一样,只是扩展名不同!
📍第四章:为什么我的浏览器保存的是 .jfif?
这是很多用户都会疑惑的一点:明明是张普通网页图片,为什么保存下来是 .jfif?
原因如下:
有些浏览器(比如旧版 Chrome)在识别到图片是 JFIF 格式时,会保存为 .jfif
Windows 的注册表默认将 MIME 类型 image/jpeg 映射为 .jfif,从而误导了保存行为
实际文件内容和 .jpg 是一样的,只是扩展名不同
💡你完全可以把 .jfif 文件重命名为 .jpg 使用,不会有任何问题。
📍第五章:除了 JFIF,还有其他“容器”方案?
是的,JPEG 压缩标准还催生过其他封装方式,比如:
名称
简介
是否流行
JFIF
最主流的 JPEG 文件封装格式
✅ 是
EXIF
数码相机专用,包含拍摄信息等元数据
✅ 非常常见
SPIFF
ISO 官方推的封装格式,但没人用
❌ 几乎废弃
现在我们常见的 .jpg 文件,通常是 JFIF + EXIF 的混合体,也就是说它既有图像数据,又包含拍摄参数(比如快门、ISO、地理位置等)。
📍第六章:总结一波
名称
含义
你该知道的点
JPEG
图像压缩标准
是算法,不是文件格式
JFIF
JPEG 数据的封装格式
.jpg 的核心格式,大多数都用它
JPG
扩展名(Windows 缩写)
最常见的扩展名
JPEG
扩展名(完整形式)
和.jpg 完全一样
JFIF(扩展名)
系统误保存行为
可改为.jpg 使用
🔧 附加彩蛋:如何批量把 .jfif 改回 .jpg?
如果你保存了很多 .jfif 文件,想全部改成 .jpg,可以用以下脚本(以 Windows 为例):
@echo off
for %%f in (*.jfif) do (
ren "%%f" "%%~nf.jpg"
)
保存为 rename.bat,放在有 .jfif 文件的文件夹里双击运行即可。
✅ 写在最后
.jpg、.jpeg、.jfif 听起来像不同的格式,其实本质上都源自 JPEG,是同一种图像压缩的不同“外壳”或“称呼”。
这场“命名混乱”的锅,得从 JPEG 算法、JFIF 封装、DOS 限制、系统行为多个方面来背。但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只需要记住:
📌 .jpg 和 .jpeg 都可以用
📌 .jfif 可直接改名为 .jpg
📌 不用担心兼容性,它们都能被正常打开和使用
希望这个贴能帮你搞清楚图像格式背后的秘密!